選擇高效IT維運監控系統的關鍵考量
8.選擇適當的維運監控系統軟體-1


一個良好的維運監控系統能夠幫助企業有效監控和管理其資訊系統,確保業務的連續性和數據的安全。
然而,面對市場上多樣化的選擇,從代理國外產品、免費軟體、資訊中心自行開發的軟體, 到台灣本地開發的軟體,企業需要仔細評估以選擇最適合自己需求的解決方案。

選擇高效IT維運監控系統的關鍵考量

➣拹助系統人員,使用自動化檢測工具系統,整合各種資訊設備的資料收集與分類並建立, 預警系統即時提供資訊管理員最快速的異常通知與除錯(Debug)追蹤分析。

➣選擇適用的IT維運監控系統,不會因為系統人員異動而造成,整體系統維運時有重大問題, 良好的IT維運監控系統,不僅能依照預定的資訊設備項目檢測維運設備,提供異常事件的 通知,並整合所有系統之關聯訊息,同時會建位標準的檢測機制,降低人員異動的衝擊力。

➣IT維運的監控系統除了收集各資訊設備的狀態資料或系統或事件日誌(Syslog)外, 最重要的是各系統模擬檢測的方法,深度與分析能力,同時要特別記錄系統較為重大之行為(如:重新開機)。

選擇合適的維運監控系統軟體對於確保企業資訊系統的穩定運行和高效管理至關重要。 維運監控軟體的來源多樣,
目前市場上監控系統軟體的來源多為:

➣代理國外產品
➣免費軟體
➣資訊中心自行開發軟體
➣台灣本地開發軟體

代理國外的產品
要了解一套完整的維運監控系統軟體要花很長的時間來研究與實際操作,同時要模擬各種狀態與設備廠牌,
➣大部份的代理公司對其產品的應用都無法深入了解,如果對其產品的應用度能超過10%已算不錯了。
➣其原因有:
➣技術人員投入的成本太高,人員異動無法做知識移轉與疊積
➣國外無法將設計理論與精神全盤告之
➣無法理解專屬應用程式的狀態碼與數據來源計算原理
➣技術人員對於資訊設備的專業領域不夠了解
➣針對特定設備或系統太過專業,一般的系統人員無法學習
➣使用單位學習時間太長,有可能還要花時間寫程式(如:告警值判斷)

免費軟體(如: Open NMS、Cacti、MRTG)
系統人員必須依作業平台,自行學習,下載,安裝,設定,使用者介面都不會太親合,軟通多為單一而簡易的監控頂目,無法整合相關資訊。
常常因作業平台版本更新,使得套件無法使用,時常因為建置的系統人員異動,導致無法移交下位系統人員,從而中止使用。

資訊中心自行開發軟體
由資訊中心自行開發軟體,通常僅會針對單一系統(如:Linux)的應用面開發特定的監測程式,配合免費軟體合併使用。 功能簡單,但僅對特定系統、特定項目可用即可。

台灣本地開發之軟體
由於台灣本地軟體公司的人才很難長期有機會使用較大型的伺服主機作業系統(如: IBM AIX,HP-UX,SUN Solaris,SCO UNIX), 大部份僅是 Windows系列,Linux系列,FreeBSD 等 x86系統,故若沒有長期研究與實際操作,根本無法開發軟體。

由台灣本土公司開發之軟體非常少,大部份是拿免費的自由軟體修改後,加入使用者介面即完成一項產品,無法了解其系統核心的運作原理,使其在拓展系統的延伸面幾乎停止。

依專案專屬開發特定之應用系統
如: 環境監控系統
環境監控系統應屬工業類應用,較偏向【數位信號(DI/DO)】與【類比信號(AI/AO)】的 輸出入,跟資訊中心內的常用設備,伺服主機、作業系統、Switch、儲存系統(Storage)資訊專業差距很大, 所以【環境監控系統】幾乎是一個完全獨立運行的系統, 無法與機房內的資訊設備整合或交換關聯資訊,連自我監控檢測能都無能力。

僅少數專業開發公司才有各類型伺服主機作業系統與Switch等資訊設備的開發整合能力。

小結:

使用國外的產品往往未能充分考慮到台灣企業的具體運營環境和需求,
這些國外產品可能伴隨著較高的成本和漫長的學習曲線,且在本地化支持和客製化需求上存在諸多限制,
這對於需要快速適應變化並解決多方面問題的台灣企業來說,不一定是最佳選擇。

免費軟體和資訊中心自行開發的軟體在成本控制上有一定優勢,
但往往在功能完整性、系統穩定性和技術支持方面難以滿足企業日益增長的需求。
尤其是在企業面臨人員流動時,這些解決方案的持續性和可靠性更是一個挑戰。


相對而言, 若有一套台灣本身開發的軟體,考慮到台灣環境中【一個工程師往往需要兼顧多方面的技術問題】,
這些本地開發的解決方案在功能上將設計得更為全面, 不僅能提供豐富的監控功能,還特別強調系統的整合性和擴展性,以適應多變的營運環境。
此外,本地開發的軟體在學習曲線和本地化支持方面都有明顯優勢,能夠為台灣資訊單位提供一個靈活可靠的維運管理方案。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