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偵測】是只透過監控指定檔案的【最後修改時間及使用量】,
從而預防可能對系統性能造成重大影響的問題。
檔案偵測的核心作用
利用檔案的最後修改時間來檢查應用系統是否正常運作,同時評估系統程式功能是否完好。
此外,檔案的使用量也是檢視應用系統或檔案記錄正常性的重要指標。
對系統效能的影響
不當的應用系統控制可能對伺服器效能造成顯著影響,並可能導致應用程式出現問題。
因此,檔案偵測作為伺服主機在應用系統層的輔助監控功能,對維持系統穩定性至關重要。
監控系統的規格
➢偵測目的:定期檢查檔案的更新時間和使用量,如利用檔案更新狀態確認應用程式是否在運作。
➢監測目標:針對特定檔案名稱進行監測。
➢警報條件:設定最大容忍的延時秒數及檔案使用量的上下限。
➢即時資訊、資訊收集與緊急處置:包括實時數據、警報發佈與解除時間點,以及異常通報和執行預設程式。
警報臨界值設定
➢檔案最後修改時間超過設定的最大延時。
➢檔案使用量低於或高於設定的臨界值。
實際應用案例解析
舉例1
以Microsoft SQL Server的交易檔或記錄檔為例,。
➢交易檔(Transaction Log):位於路徑【C:\Program Files\Microsoft SQL
Server\MSSQL12.MSSQLSERVER\MSSQL\Log\ERRORLOG】的ERRORLOG檔案,這個檔案記錄了所有資料庫交易的細節。
透過監測這個檔案的異動時間,我們可以藉此判斷資料庫是否正在正常運作。
➢資料檔(Data File):如路徑【F:\Microsoft SQL
Server\MSSQL14.MSSQLSERVER\MSSQL\DATA\WEB\TmpDB.mdf】的TmpDB.mdf檔案,這是一個資料庫的主資料檔案,
儲存了實際的資料。檢測這類檔案的使用量變化,可以幫助識別資料庫大小的異常增長或縮小。
➢日誌檔(Log File):同樣在【F:\Microsoft SQL
Server\MSSQL14.MSSQLSERVER\MSSQL\DATA\WEB】目錄下的TmpDB_log.ldf檔案,記錄了資料庫操作的日誌。
監控其異動時間和大小,我們可以藉此判斷資料庫是否正在正常運作。
舉例2
偵測應用程式的存活監控,若程式為自製,可以將應用程式的運行周期分為多個階段,
以中間階段的檔案產出作為監控重點。
當應用程式運行至其設定的中間階段時,會自動生成或更新一個特定檔案。
這個動作作為一個「生命跡象」,指示程式正在按預期運作。
透過對這個檔案的最後修改時間進行實時監控,我們可以判斷應用程式是否仍然「存活」且運行中。
如果在預定時間內檔案沒有任何異動,則可能表示程式已經停止運作或遇到問題。